山西省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确保"应助尽助、精准滴灌",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供坚实保障
2025-06-26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

  第一章 政策体系与总体框架

  山西省作为中部地区教育资源大省,始终将教育公平作为民生工程的核心支柱。经过持续完善,已构建起"制度化保障、精准化实施、多元化参与"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全学段,形成"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资助格局。2023年全省财政投入超85亿元,惠及学生420万人次,确保"应助尽助、精准滴灌",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供坚实保障。

  第二章 学前教育资助政策

  第一节 政府主导型资助

  1. 学前教育资助

  1. 覆盖对象: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公办(含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

  2. 资助标准:每生每年不低于1000元,具体分三档(1000元、800元、600元)

  3. 申请流程:秋季开学后15个工作日内提交申请,需提供《山西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2. 革命老区专项补助

  1. 实施区域:太行山、吕梁山等革命老区22个县

  2. 补助内容:在园幼儿免除保教费,并给予每生每年1500元生活补助

  3. 资金保障:省级财政全额承担,受益幼儿达8.2万人

  第二节 地方特色项目

  · 太原市"育苗计划":对低保家庭幼儿在省级资助基础上,额外提供每生每年1200元教育券

  · 临汾市"蒲公英行动":在乡村幼儿园设立"流动图书车",配套建设亲子阅读空间,财政每年专项投入500万元

  第三章 义务教育阶段保障机制

  第一节 普惠性政策全覆盖

  1. 四免一补政策

  · 免学杂费:小学每生每年650元,初中850元

  · 免教科书费:国家课程教材全免费,地方课程教材由省级财政承担

  · 免作业本费:小学每生每年30元,初中40元

  · 免住宿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全额免除

  · 生活补助:寄宿生小学1000元/年,初中1250元/年;非寄宿生减半执行

  2. 营养改善计划

  · 实施范围:全省58个脱贫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 补助标准:每生每天5元(按200天计,1000元/年)

  · 供餐模式:85%学校采用食堂供餐,15%学校实行企业配餐,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8.2亿元

  第二节 专项资助工程

  1. 乡村教师生活补助

  · 覆盖范围:全省乡镇及以下农村学校在岗教师

  · 补助标准:根据艰苦边远程度分三档(500元、300元、200元),惠及4.2万名教师

  · 政策效应:农村教师留任率提高至92%,有效保障乡村教育质量

  2. 特殊群体关爱计划

  · 留守儿童:建立"成长导师制",每生配备1名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和学业帮扶

  · 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服务,按每生每年6000元标准保障教学经费

  第四章 普通高中教育资助体系

  第一节 国家资助项目

  1. 免学费政策

  · 对象:具有正式学籍的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等)

  · 标准:省级示范高中每生每年1600元,其他高中1200元

  2. 国家助学金

  · 分档资助:一档3000元/年(特别困难),二档2000元/年(困难),三档1000元/年(一般困难)

  · 覆盖比例:在校生30%左右,优先保障脱贫家庭学生

  第二节 地方创新举措

  1. 教育扶贫再贷款

  · 实施银行:山西省农信社联合10家商业银行

  · 贷款额度:最高2万元/生,利率执行LPR基准下浮15%

  · 还款方式:学生毕业后5年内还清,财政全额贴息

  2. "爱心助学"工程

  · 资助对象:考入普通高中的脱贫家庭学生

  · 资助内容:免除学费、住宿费,提供每生每年2000元生活补助

  · 资金来源:省、市、县三级财政按5:3:2比例分担

  第五章 中等职业教育资助体系

  第一节 核心资助政策

  1. 免学费政策

  · 覆盖范围: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

  · 补助标准:民办学校按当地同类型公办学校学费标准给予补助

  2. 国家助学金

  · 资助对象:涉农专业学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资助标准:平均每生每年2000元,分三档发放(3000元、2000元、1000元)

  第二节 特色培养计划

  1. "全民技能提升"工程

  · 招生对象: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等

  · 资助内容:免除学费、住宿费,给予每生每年2500元生活补助

  · 就业保障:与比亚迪、富士康等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6%

  2. "晋商工匠"培育计划

  · 重点专业:煤炭深加工、智能制造、非遗技艺等

  · 资助标准:除享受常规资助外,额外提供实训材料补贴(每生每年1000元)

  · 激励机制: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者,最高奖励5000元

  第六章 高等教育资助体系

  第一节 本专科教育资助

  1. 国家奖学金

  · 奖励标准:8000元/生·年

  · 评选比例:在校生0.2%

  2. 国家励志奖学金

  · 奖励标准:5000元/生·年

  · 评选条件: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

  3. 国家助学金

  · 资助标准:平均3300元/生·年,分三档发放

  · 覆盖比例:在校生28%左右

  4.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 贷款额度:本专科生最高16000元/年,研究生20000元/年

  · 优惠政策:在读期间利息由财政全额补贴,还款期限最长22年

  第二节 研究生教育资助

  1. 学业奖学金

  · 博士:10000元/生·年(覆盖70%)

  · 硕士:8000元/生·年(覆盖40%)

  2. 国家助学金

  · 博士:1300元/月(每年10个月)

  · 硕士:600元/月(每年10个月)

  3. "三助"岗位津贴

  · 助研:由导师科研经费支付,月均不低于500元

  · 助教、助管:由学校统筹安排,月均不低于600元

  第三节 地方特色项目

  1. "太行英才"计划

  · 资助对象:考入"双一流"高校的山西籍脱贫家庭学生

  · 资助内容:本科期间每生每年5000元生活补助

  · 跟踪培养:纳入省人才库,优先推荐实习就业

  2.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

  · 对象:自愿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

  · 补偿标准: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补偿年限按学制计算

  第七章 特殊群体专项资助

  第一节 残疾学生资助

  1. 学前教育阶段:在享受普惠政策基础上,每生每年增加1500元生活补助

  2. 义务教育至高中阶段:免除课后服务费、研学旅行费等代收费项目

  3. 高等教育阶段:设立残疾大学生专项助学金,最高可达8000元/年

  第二节 退役士兵教育资助

  1. 学费减免:本专科生每年不超过16000元,研究生不超过20000元

  2. 创业扶持:退役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第三节 灾后重建专项

  1. 临时生活补助:因自然灾害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3000-8000元应急资助

  2. 学费减免:对受灾严重地区学生,可减免当学年50%学费

  第八章 资助管理与监督机制

  第一节 精准认定机制

  1. 量化测评体系: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包含12大类45项量化指标

  2. 动态调整机制:每学期开展家庭经济状况复核,及时调整资助等级

  3. 信息比对系统:与民政、乡村振兴、残联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第二节 资金监管体系

  1. 专户管理:各级财政资助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封闭运行

  2. 绩效评价:将资助工作纳入政府教育督导考核,重点考核资金到位率、政策知晓率

  3. 审计监督:建立年度审计制度,对违规套取、截留资金行为严肃追责

  第九章 政策特色与创新

  第一节 智慧资助平台

  1. "晋助学"APP:集成政策查询、在线申请、进度跟踪等功能,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 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助学金发放环节引入区块链技术,确保资金精准到人

  第二节 育人融合机制

  1. "资助+励志"教育:开展"太行精神"主题教育、"自强之星"评选等活动,建立受助学生成长档案

  2. 就业帮扶计划:对脱贫家庭毕业生实施"一人一策"精准帮扶,2023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4.8%

  第十章 申请指南与咨询渠道

  第一节 申请流程

  1. 秋季学期:9月1日-9月30日集中申请

  2. 申请材料:

  · 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村居委会或相关部门出具)

  · 学生证(新生提供录取通知书)

  · 银行卡复印件(需标注开户行信息)

  第二节 咨询方式

  1. 山西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 地址:太原市万柏林区望景路6号

  2. 各市(县)学生资助中心(联系方式详见教育厅官网)

  第十一章 常见问题解答

  Q1:申请资助需要开具贫困证明吗?

  A:需要。需持《山西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到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乡镇(街道)民政部门盖章。

  Q2:助学贷款还款逾期会影响征信吗?

  A:会。请务必按合同约定还款,确有困难的可在毕业前申请还款计划变更。

  Q3:同时符合多项资助政策如何申请?

  A: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享受最高标准资助,不得重复享受同类资助项目。

  Q4:对资助政策有异议如何申诉?

  A:可向就读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诉

  第十二章 政策发展趋势

  1. 数字化转型:2025年前实现全省资助业务100%线上办理

  2. 保障水平提升:逐步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标准,研究生奖助力度持续加大

  3. 精准度提升: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监测预警系统

  山西省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通过不断优化政策设计、完善保障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切实织密织牢教育公平保障网,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坚实支撑。(整理: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