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丧失劳动怎么办?无劳动能力有什么补助,失去劳动能力国家有什么政策?
2025-04-10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

  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者的应对措施、无劳动能力者的补助及国家政策

  一、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者的应对措施

  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通过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如三级或四级伤残),明确劳动能力丧失程度,为后续申请待遇提供依据。

  申请工伤保险待遇

  若因工伤导致,可享受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工伤保险待遇,具体标准根据伤残等级和当地政策执行。

  申请病残津贴

  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企业职工,可申请按月领取病残津贴,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申请低保或特困人员供养

  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可申请低保;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可申请特困人员供养。

  调整工作岗位或职业培训

  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实际情况,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或进行职业调整,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

  二、无劳动能力者的补助政策

  残疾人两项补贴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一级、二级残疾人每月约100元(具体标准因地区而异)。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残疾等级在三级以上(一、二、三级)的残疾人每月约60元(具体标准因地区而异)。

  低保与特困人员供养

  低保: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无劳动能力者,可申请低保,享受基本生活保障。

  特困人员供养: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个人,可申请特困人员供养,享受基本生活、照料护理等保障。

  医疗救助

  符合条件的无劳动能力者,可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政府补贴,减轻医疗负担。

  三、失去劳动能力者的国家政策

  工伤保险待遇

  伤残津贴:根据伤残等级,按月发放伤残津贴,保障基本生活。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发放一次性补助金,用于康复和生活。

  生活护理费:经鉴定需要生活护理的,按月发放生活护理费。

  养老保险政策

  病残津贴: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企业职工,可申请按月领取病残津贴,直至达到退休年龄并开始领取养老金。

  提前退休: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经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提前办理退休手续,享受养老金待遇。

  医疗保障

  基本医疗保险:无劳动能力者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

  医疗救助:对符合条件的无劳动能力者,给予医疗救助,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社会救助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申请低保。

  特困人员供养: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个人,可申请特困人员供养。

  临时救助:因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可申请临时救助。

  就业援助

  公益性岗位安置:对有就业意愿但无法通过市场渠道就业的无劳动能力者,可通过公益性岗位进行安置。

  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提升就业能力。

  四、申请流程与注意事项

  申请流程

  劳动能力鉴定: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待遇申请:根据鉴定结果,向当地社保经办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病残津贴等。

  低保与特困人员供养申请: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提供身份证、户口本、收入证明、残疾证等相关材料。

  注意事项

  及时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申请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可能影响待遇享受。

  材料真实: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待遇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政策更新:各地政策可能有所不同,建议咨询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民政部门,获取最新政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