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包含哪些内容,教育扶贫工作包括哪些,教育扶贫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2025-09-28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

  教育扶贫的内容、工作及普惠方向解析

  一、教育扶贫的核心内容

  教育扶贫是国家为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而实施的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学生资助体系

  “两免一补”: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教科书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及非寄宿生(如建档立卡户、残疾学生、低保家庭学生)发放生活补助。

  “雨露计划”: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含中专、职高、技工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按每生每年3000元左右标准补助。

  助学贷款与助学金:提供国家助学贷款、普通高中和中职国家助学金,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营养改善计划: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改善健康状况。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基础设施改善: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大班额”问题。

  职业教育发展:调整中职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支持高职院校发展,探索中高职衔接。

  特殊教育扶持:保障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建设资源教室,完善送教上门制度。

  针对性扶贫工程

  连片特困地区教育扶贫:对680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实施专项扶持,如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培训。

  民族地区教育扶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支持“双语”教育,提升少数民族学生融入能力。

  二、教育扶贫工作的核心任务

  教育扶贫工作围绕“保障入学、提升质量、促进公平”展开,具体包括:

  控辍保学机制

  落实“五长责任制”(县长、乡长、局长、校长、家长),建立适龄儿童花名册,利用学籍系统动态管理,防止因贫失学。

  针对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等群体,提供精准帮扶,确保入学率。

  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补充乡村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流动,通过交流轮岗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教育信息化推进

  建设教育资源平台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

  利用“互联网+教育”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提升农村学校教学水平。

  社会力量协同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通过捐赠、支教、设立基金等方式参与,如腾讯“教育公益平台”、阿里巴巴“乡村教育计划”。

  实施东西部教育协作,推动高校对口支援、招生协作。

  三、教育普惠的核心方向

  教育普惠旨在实现“有学上、上好学”,覆盖全学段、全人群,重点包括:

  学前教育普及

  构建公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网络,提高毛入园率(如昆明市目标达99%以上)。

  在乡镇和人口集中村建设普惠性幼儿园,边远地区设支教点。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推进县域内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生均经费、装备配置“四统一”。

  实施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管理,缩小城乡、校际差距。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

  促进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协调发展,扩大中职教育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改善办学条件。

  特殊群体教育保障

  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完善关爱服务体系。

  对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学费、生活费补助,确保“应助尽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