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是国家为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所采取的一系列倾斜和支持政策,具体涵盖以下方面:
一、学生资助体系
学前教育资助
对象: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如建档立卡户、低保家庭、残疾幼儿等)。
标准:每生每年1000元,资助范围覆盖幼儿总数的15%,可县域内调节城乡比例。
案例:2014年各级政府资助幼儿382万人,资助资金达51亿元。
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
内容:
免学杂费:小学每生每年815元,初中1035元(2023年起标准)。
免教科书费:小学90元/年/人,初中180元/年/人,小学一年级新生另配14元字典。
寄宿生补助:小学1000元/年/生,初中1250元/年/生;非寄宿生补助标准为寄宿生的50%(即小学500元、初中625元)。
覆盖范围:原建档立卡户、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农村特困生等四类学生全覆盖。
普通高中教育资助
免学杂费:建档立卡户、残疾生、农村低保生和农村特困生全覆盖。
国家助学金:平均每生每年2000元,资助面约20%。
“三免一助”:部分地区对建档立卡学生免学费、住宿费、教科书费,并提供助学金。
中等职业教育资助
免学费: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含涉农专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国家助学金: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100%补助;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15%比例补助,每生每年2000元。
“雨露计划”:对接受中职、高职教育的建档立卡户学生,每生每年补助3000元。
高等教育资助
国家助学贷款:本专科生每年最高16000元,研究生20000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0年。
国家奖学金:本专科生每生每年8000元,研究生3万元。
新生入学资助:中西部地区新生赴省内外院校的路费及短期生活费,省内500元、省外1000元。
二、教育基础设施改善
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内容: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资金改善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如建设新校舍、添置教学设备、加强信息化建设。
成效:2013年至今已投入1440多亿元,惠及3000多万农村贫困学生。
寄宿制学校建设
目标:推进贫困地区适当集中办学,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偏远地区学生上学难问题。
案例:四川大凉山通过学生互助小组降低辍学率15%。
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扶持
特殊教育:加大对各级各类残疾学生的扶助力度,提供无障碍设施和个性化教学。
学前教育:通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央财政投入700多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
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教师队伍建设
支教与培训:开展支教和师资进修培训,支持中西部师资队伍建设。例如,“国培计划”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特岗计划”: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乡村学校任教,缓解师资短缺问题。
东西部教育协作
对口支援:东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中西部高校,实施招生协作计划,促进资源共享。
团队式支援:如东部职业教育集团与滇西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信息化教育
远程教育平台:利用互联网为贫困地区提供平等、开放的远程教育,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智慧教育: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扶贫的效率和精准度。
四、针对性扶贫工程
连片特困地区教育扶贫工程
目标: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专项教育扶持,如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
案例:宁夏通过教育扶贫计划,未来五年预计4万人脱贫。
民族地区教育扶持
“双语”教育:在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支持“双语”教学发展。
免费教育:西藏实施15年免费教育,新疆南疆四地州实施14年免费教育。
农业实用技术与务工培训
内容:针对贫困地区产业需求,开展农业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成效:“雨露计划”培训超2000万人次,就业率达90%以上。
教育扶贫具体哪几个方面?教育扶贫政策包括哪些,教育扶贫内容有哪些?
2025-09-28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