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分哪些类型?贫困户属性分为哪几类,贫困户属于哪种困难类型
2025-04-16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

  贫困户的分类、属性与困难类型解析

  一、贫困户的主要分类

  根据致贫原因、家庭结构和政策需求,贫困户通常分为以下类型:

  一般贫困户

  定义: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贫困线,但具备基本劳动能力,可通过产业扶持、就业培训等方式实现脱贫。

  占比:约60%-70%(因地区而异)。

  低保贫困户

  定义:家庭收入低于农村低保标准(如2023年中国低保线约5000元/年),同时享受低保政策。

  特征:家庭无稳定收入来源,或成员重度残疾、慢性病。

  五保贫困户

  定义: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农村老年人、残疾人或未成年人。

  保障内容: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

  残疾贫困户

  定义:家庭中有残疾成员(残疾等级1-4级),影响劳动能力,导致收入低下。

  政策倾斜:优先享受康复救助、辅助器具适配。

  二、贫困户的困难属性划分

  根据致贫根源和经济特征,贫困户属性可分为:

  经济属性

  务工收入型:劳动力外出打工,但收入不稳定。

  农业收入型:依赖传统种植/养殖,抗风险能力弱。

  财产缺失型:无土地、住房或生产性资产。

  社会属性

  教育负担型:子女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30%以上。

  健康风险型:家庭成员患大病或慢性病。

  单亲/留守型:缺乏劳动力,赡养负担重。

  环境属性

  生态脆弱型:居住在深山、石漠化等不宜居地区。

  灾害频发型:易受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冲击。

  三、致贫原因与困难类型对应表


  四、动态调整与政策衔接

  脱贫不脱政策:脱贫后5年内仍可享受产业扶持、教育补助等。

  监测对象管理: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定期跟踪。

  属性交叉可能:如“因病致贫+缺劳动力”需综合施策。

  建议:具体分类需结合地方政策,可联系户籍地乡村振兴局查询家庭档案中的“致贫原因代码”或“帮扶措施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