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政策、医学标准及认定流程,无劳动能力和生活困难的界定方式如下:
一、无劳动能力的认定标准
1. 法律标准
年龄因素:
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男60岁,女55岁以上)。
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虽满16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高中/职业教育的青少年。
健康状况:
残疾等级:
智力/精神残疾一级、二级、三级。
肢体残疾一级、二级。
视力残疾一级。
疾病情况:
恶性肿瘤、严重器官衰竭(如尿毒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
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导致无法正常工作。
2. 评估方法
医学检查:由县级以上医院或鉴定机构出具诊断证明,包括病历、检查报告单等。
残疾评定:依据《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评定残疾等级。
劳动能力鉴定: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需提供身份证、病历、残疾证等材料。
3. 申请流程
提交材料:身份证、医学诊断证明、残疾证、劳动能力声明等。
鉴定流程:
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织专家评估。
出具鉴定结论(通常60日内)。
二、生活困难的认定标准
1. 法律标准
家庭经济状况:
收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约800元/月,农村约500元/月)。
财产:家庭资产较少或主要用于基本生活(如唯一住房、无车辆等)。
家庭负担:
赡养/抚养压力:需赡养无劳动能力的老人或抚养未成年子女。
医疗支出: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残疾,长期医疗费用高。
特殊困难:
遭遇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
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导致支出增加。
2. 评估方法
收入评估:核查工资性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等。
财产评估:检查房产、车辆、存款、负债等。
综合评估:结合家庭结构、健康状况、教育支出等因素。
3. 申请流程
提交材料:
身份证、户口本、收入证明(工资单、银行流水等)。
残疾证、医疗证明(如适用)。
申请地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
审核流程:
填写《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申请表》。
民政部门核查家庭经济状况。
出具认定结论(通常30日内)。
三、操作建议
申请无劳动能力认定:
联系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或医院,获取申请表格和所需材料清单。
保留所有医学检查和残疾评定的原始文件。
申请生活困难救助:
向乡镇/街道办提交材料,说明家庭困难情况。
配合民政部门入户调查和经济状况核查。
政策咨询:
拨打12345政务热线,咨询当地无劳动能力和生活困难的认定标准。
关注民政部门官网或社区公告,获取最新政策信息。
注:具体标准以《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及地方政策为准,部分地区对残疾等级、收入标准等可能有细化规定。
怎样算无劳动能力的人,如何认定无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
2025-04-10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