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贫困和绝对贫困的区别,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区别和联系
2024-12-19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

  以下是对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贫困与绝对贫困的区别,以及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区别和联系的详细阐述:

  一、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定义

  绝对贫困

  绝对贫困又称为生存贫困或物质贫困,指的是个人或家庭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无法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这种贫困状态涉及物质资源的严重匮乏,导致基本生活必需品如住房、食品、用水、医疗、教育等的供应存在严重缺陷。绝对贫困具有客观物质性,在生产方面表现为个人或家庭缺乏再生产的物质基础,甚至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在消费方面表现为个人或家庭不能满足衣食住行等维持基本生存所需的基本消费。

  相对贫困

  相对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关注的是个体或家庭在社会中的相对地位,通常与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或中位数收入相比。相对贫困的界定更多地依赖于社会比较和相对剥夺感,即个体或家庭在社会收入分配中所处的相对位置较低,感受到的剥夺感和不平等感。相对贫困不仅涉及物质层面的匮乏,还可能包括教育、就业机会、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相对剥夺。

  二、贫困与绝对贫困的区别

  贫困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它涵盖了多种形式的贫困状态,包括绝对贫困、相对贫困以及由疾病、灾害、战争等原因导致的贫困。而绝对贫困是贫困的一种极端形式,它强调的是个体或家庭在物质资源上的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因此,可以说贫困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而绝对贫困是贫困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三、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定义和侧重点不同:绝对贫困侧重于生存所需,强调物质资源的严重匮乏;而相对贫困则侧重于机会缺失、权利剥夺,具有相对性、主观性、长期性和动态性。

  衡量标准不同:绝对贫困的衡量标准通常基于维持基本生存所需的最低生活费用,并考虑家庭规模、地区差异等因素;而相对贫困的衡量标准则通常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或中位数收入相比。

  致贫原因和表现形式不同:绝对贫困主要由物质资源的匮乏导致,表现为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严重短缺;而相对贫困则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如教育资源匮乏、就业机会不足、社会地位低下等,表现为个体或家庭在社会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剥夺感。

  联系

  都是反映贫困程度的概念: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都是用来描述个体或家庭贫困程度的概念,它们都处于一种较低的生活状态。

  相互共存:在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全社会处于整体贫困阶段时,遭受相对贫困的群体往往也是绝对贫困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绝对贫困问题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相对贫困问题仍会长期存在。

  都需要关注和解决:无论是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都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解决。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扶贫政策,可以逐步减少和消除贫困现象,推动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是贫困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它们在定义、衡量标准、致贫原因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但同时又相互共存、相互联系。在扶贫工作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两种贫困形式的特点和联系,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以推动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