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工程是为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纲要,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旨在通过多方面举措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教育扶贫工程的意义
促进人力资源开发:通过教育扶贫,可以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使他们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
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条件:教育扶贫能够增加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材,招募并培养优秀的教师,从而提升教育质量。
打破贫困代际传递: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因为缺乏教育机会和资源而难以摆脱贫困。教育扶贫可以为他们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
推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扶贫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增强贫困地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获得感,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同时,通过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内容
加强基础教育:
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保留的村小学及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根据片区自然环境、适龄人口分布等情况做好学前教育规划,建设普惠性幼儿园。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善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加强图书馆(室)、实验室、体育场所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
重视发展特殊教育,改善片区特殊教育学校和接受残疾学生融合教育的普通学校办学条件。
保障移民搬迁学生就学,配合实施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提出的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地质灾害搬迁等措施。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
大力发展服务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和基本公共服务的现代职业教育,重点支持一批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特色优势专业。
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支持东部和中西部城市职业院校扩大招收片区学生的规模,对口支持片区职业院校。
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扶贫、农业等部门联合制定培训计划,安排有学习意愿的未升入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具备一定文化素质的社会青年进入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学习。
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民族技艺,重点支持一批体现片区民族文化特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民间传统技艺专业。
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
提高片区高等教育质量,片区高等学校明确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重点发展支撑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学科、专业。
加大高等学校招生倾斜力度,为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人才和智力支撑。
提高学生资助水平: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实行国家助学金政策。
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逐步扩大施行普通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
加大对各级各类残疾学生的扶助力度,提供学前教育助学金、校内资助等。
什么叫教育扶贫?教育扶贫的意思,教育扶贫工程的意义及实施
2025-09-25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