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办理流程及系统操作流程简述
一、学生资助办理流程
学生资助办理需遵循“政策宣传→申请受理→评审公示→资金发放→备案管理”的核心流程,具体步骤如下:
政策宣传与告知
学校通过班级通知群、公告栏、专题讲座等方式,向学生及家长宣传资助政策,明确资助类型(如助学金、助学贷款、奖学金)、申请条件及时间节点。
关键点:确保学生知晓资助政策,避免因信息缺失错过申请。
学生申请与材料提交
申请表填写:学生或监护人自愿填写《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佐证材料(如低保证、残疾证、医疗单据等)。
提交方式:将申请材料送至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或通过学校指定系统(如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在线提交。
时间节点:
每年9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申请。
春季学期(3-4月):本科生国家助学金申请、求职创业补贴申请。
暑期(7-8月):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首次贷款及续贷申请、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申请。
学校审核与认定
班级评议:辅导员组织班级民主评议,遴选需要资助的学生,并在班级公示3天。
学院审核:学院成立审核小组,通过家访、核对材料等方式核查学生资格,确定资助人选。
学校公示:学校公示资助名单不少于5个工作日,接受师生监督。
资金发放与反馈
发放方式:资助资金通过银行转账发放至学生资助卡或家长银行卡。
发放时间:按学期发放,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反馈机制:学生确认资金到账后,学校记录发放情况并备案。
备案管理与动态调整
建立档案:学校保存学生申请材料、审核记录、公示文件等,形成完整资助档案。
动态调整:每学期复核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对因突发困难需要资助的学生及时调整资助措施。
二、学生资助系统操作流程
学生资助系统操作需通过“业务操作账号”与“审核账号”分工完成,涵盖信息录入、审核、发放等环节,具体步骤如下:
业务操作账号登录与信息录入
登录系统:使用学校分配的业务操作账号(如组织机构代码)登录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或360极速浏览器。
学生信息管理:
家庭经济信息录入:补充本学期新增或变更的学生家庭经济数据(如低保证、残疾证等),历史数据自动继承。
困难学生认定管理:对新申请认定的学生进行审核标注,已认定学生保留原标识(如“特别困难”“困难”“一般困难”)。
资助项目管理:
选择资助项目:根据学段(如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选择对应项目(如寄宿生生活补助、国家助学金)。
名单录入与发放信息填写:勾选已资助学生,录入应发金额、实发金额、学年学期等信息,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如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审核账号登录与信息审核
登录系统:使用审核账号登录,进入“资助项目管理”模块。
审核资助信息:
完整性校验:核对资助人数、金额与《统计表》一致性。
逻辑关系审查:检查脱贫家庭学生与资助项目的对应关系,确认特殊群体未资助原因合理性(如户籍迁移、重复申报)。
审核结果处理:审核通过后填写意见并保存,系统自动提交至上级主管部门;审核不通过需注明原因并退回修改。
资助资金发放与后续管理
生成发放名单:审核通过后,系统根据资助项目条件自动生成发放名单。
发放资金:选择发放方式(如银行转账),填写账号信息(如银行账号、开户行),确认无误后提交完成发放。
数据备份与清理:定期备份系统数据(建议每月一次),清理无效数据(如已毕业学生信息),确保系统运行效率。
特殊群体学生专项处理
脱贫家庭学生:单独勾选标识,系统自动关联扶贫数据库进行校验。
未资助特殊群体:选择“特殊学生群体未资助”选项后,必须填写未资助原因说明(如户籍迁移、重复申报等)。
教体局终审对接要点
数据包导出:生成包含学生明细、资金汇总的标准化报表。
佐证材料上传:同步附加困难认定表、公示记录等电子档案。
异常数据处理:对教体局反馈的校验错误(如身份证号不匹配)需在48小时内完成修正。
学生资助办理流程,学生资助工作流程,简述学生资助系统操作流程
2025-09-24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