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一年减免政策、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学前一年免保教费均指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并对民办幼儿园参照公办标准减免相应费用,旨在降低家庭育儿成本,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政策核心内容
实施范围与对象
公办幼儿园: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学前一年(通常为大班)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
民办幼儿园: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的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超出公办园免除水平的部分,民办园可按规定继续收取。
免除费用标准
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为准(不含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
例如,若当地公办园保育教育费为每月600元,则大班儿童家庭无需再支付这笔费用;民办园也按此标准减免,超出部分由家庭承担。
财政补助机制
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收入减少的幼儿园,财政部门将根据在园儿童人数、生均实际收费水平等因素给予补助。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补助资金,具体分担比例根据地区经济状况划分(如第一档中央财政分担80%,第五档分担50%)。
政策衔接与扩展
巩固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的资助政策,确保兜底保障。
鼓励各省结合实际扩大免费范围,但超出政策要求的部分需由地方自行承担资金。
政策背景与意义
回应民生需求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家庭育儿成本中,幼儿园费用占比较高。减免政策直接减轻了大班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对中低收入群体影响显著。
推进教育公平
政策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间学前教育资源差距,保障流动儿童、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早期教育机会,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辐射。
提前完成国际承诺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到2030年鼓励提供至少一年的免费、义务、优质学前教育。中国通过此政策提前五年完成了相关国际承诺。
长期战略投资
早期教育投资回报率极高,免费政策有利于提高国家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为劳动力市场储备高质量人才。尽管短期需加大财政投入,但战略意义深远。
政策实施保障
资金管理与监督
地方财政、教育部门需加强日常监控,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严禁拖欠教师工资。
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资金等行为依法追责,财政部、教育部将推动建立长效监督体系。
数据管理与动态调整
地方教育部门需加强学前教育学籍管理,确保在园儿童人数等基础数据真实准确。
财政部、教育部将定期评估政策实施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生均财政补助标准(评估周期不超过3年)。
宣传与解读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政策宣传,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营造有利于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学前一年减免政策,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学前一年免保教费是什么意思?
2025-08-07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