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做好一个公益项目?
本期“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以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创始人潘江雪女士《有效的爱:真爱梦想公益方法论初探》一书为知识工具箱,通过布置任务、公益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展示分享的方式来开展。
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扮演公益角色,分为基金会创始组、捐赠人组、受益人组、志愿者组和政府监管组。大家在巨洋大厦席地而坐,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开启了本次翻转课堂。
经过30分钟激烈的讨论,学员们开始上台进行路演。
基金会创始组
第八组
金匠成长基金会
“金匠成长基金会” 带来 “萤火之光基金计划”,拟募资80w。以 “平等、扎根、创新、共生”
为价值观,旨在打破区域资源差异,赋予欠发达地区学子金融发展机会。项目借助远程导师金融工具包等创新手段,助力基层金融人才成长;联合政、企、校构建可持续金融网络。
第四组
童梦同行项目
“童梦同行项目”
聚焦留守儿童成长,拟募资70w。项目以南宁市约500名留守儿童为目标群体,依托小型社区与学校开展帮扶。理念涵盖情感陪伴、社区及社会力量联动、能力长效培养与生活心理关怀三大维度,通过动态监测、问卷回访保障项目可持续性。项目海报以爱心为核心元素,传递社区关爱与情感支持的初心,旨在以点滴善意助力留守儿童长远成长,汇聚温暖力量。
第三组
好一点基金会
“好一点基金会” 推出无障碍设施公益项目,拟募资60w,聚焦残疾人、老年人及特殊需求人群。项目以 “平等、自主、安全生活”
为愿景,搭建小程序接收问题反馈,招募多元志愿者对接政府及社会团体,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对跨部门或需专项投入的难题,将成立项目组解决。项目强调联动政府、事业单位等多方力量,共同实现公益目标。
第六组
蓝色守卫计划项目
“蓝色守卫计划项目” 聚焦海洋环境保护与环保理念教育,拟募资50w。针对海滩垃圾污染现状(海洋垃圾90%源于人类海滩活动),项目通过在景区、海滩售卖
“环保工具套装”(小桶、铲子),推行 “捡回一桶垃圾返全款” 机制,引导游客尤其是亲子群体养成随手带走垃圾的习惯,以此守护海洋生态,传播环保理念。
陪你变老基金会
“陪你变老基金会” 聚焦养老助老,拟募资40w。以 “让老年人有尊严地老去” 为使命,致力于实现 “健康体魄与充盈内心兼备”
的愿景。秉持透明高效、以人为本、科技赋能价值观,推出四大解决方案:开展养老金融宣教,帮助老人规避陷阱;联合社会力量为弱势老人购置补充养老服务;组建老年人兴趣团体;引入高科技养老产品降低人力成本,推动养老公益可持续发展。
捐赠人组
捐赠人组投资标准核心内容如下:
1.协议主体涉及捐赠人、受赠项目方,可能引入地方政府等合作方。
2.采用分期付款,与项目评价体系配套。
3.倾向投资自然资源匮乏或教育劣势的项目,提升资金效益。
4.效益评估:设正向标准,基金会需排名靠前、有成功案例;负面标准包括重大舆情、治理漏洞等一票否决项。
5.项目评价:考量投资效果与可持续性,确保需求真实、设计可持续运作模式,通过量化指标分3-4期付款。
6.强调项目可持续性,定期披露财务数据。
7.关注项目方初衷。
总结聚焦两点:一是项目模式逻辑自洽、能自主运转;二是资金测算严谨,从小模式做起,确保项目可落地 。
受益人组从真实需求与公益有效性出发,提出自我定位及相关观点:
1.强调公益项目需契合受益人真实需求,避免无效投入。
2.要求建立权益反馈渠道,保障款项能切实惠及受益人,防止资金被挪用。
3.自我定位为暂时需助且积极向上、有自助意愿的群体。
4.以凉山州物资滥用为例,警示需关注物资与资金的实际流向与使用。
5.针对海洋项目,指出需明确垃圾收集对象(渔民或儿童),论证受益方及正向效应传递路径,认为儿童作为直接受益者更利于项目推进。
6. 从行业经验看,养老金融投教方向因契合政府政策需求,存在政府采购公益项目的机会。
志愿者组从志愿者成长与项目评估角度,提出公益志愿优先级。
评判标准:
聚焦项目短期成功与效益,强调以 “爱的初心”
帮扶迫切需求群体,要求解决方案有效,易实施,具备高投入产出比、资金利用率与志愿者实践性,且团队管理制度利于志愿者成长。
项目选择:
金匠成长基金会:针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与欠发达地区学生重合),通过课程培训、前辈交流、训练营等形式,半年内可助力其学业、求职及人生认知提升。
好一点基金会:轻量化轻资产项目,依托线上小程序为残疾人解决问题,目标人群广,落地性强,利于多方声誉推广。
童梦同行项目:重视情绪价值,弥补童年缺失,志愿者可通过项目体验助人快乐,获得新视角 。
政府监管组
从宏观角度肯定各项目价值:做好民生工程可促进消费与金融市场发展,志愿者、投资人等各方发挥优势,助力行业健康发展。志愿者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培养正直感。
合规审查清单三大特点:
1.侧重资金流向监管,严格把控资金全流程;
2.关注原理合理性与公益真实需求,避免绩优主义、形式主义;
3.定位为配合机构,助力各公益项目长远发展。
组间讨论后,“童梦同行项目”
获40万最高捐赠额。捐赠组认可其初心与帮扶贫困群体的目标匹配,但指出商业模式需打磨,应缩短反馈周期,优化成本测算,使模式更灵活高效。
图片
图片
学员感想
参与了此次活动的学员们,他们这么说:
45号周靖恺:
作为志愿者小组,我一直认为召集志愿者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除了学生群体,学校可能有一些硬性的指标,如何让社会更大一部分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呢?除了志愿补助以外,我觉得需要重视志愿者在过程中的价值实现。不少人都有做公益的一腔热血,但公益并不是一件那么好做的事,可能会没有成果、可能会很辛苦、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但当你真实地接触到受助者,想到在你的身边,或许就有与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类似的人,与他们建立情感联系的过程,本身就是作为志愿者价值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公益组织除了提供一些志愿福利之外,更重要的是调动社会公众的初心,让善意和价值感成为志愿者的内驱力。
44号董增攀:
1. 无论是捐赠人还是志愿者,除了看项目本身,也需看做项目的人。“有效的爱”既源自需求真实性、方法可行性,也极大程度取决于团队的毅力和执行。
2.
大家没有太多提到“市场宣传”“品牌营销”“行业影响”等内容。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做好传播工作,既有助于触达受助者,也有利于汇集更多协同力量。
3. 从志愿者的视角,提供一些团队与项目管理思考:
(1)双赢乃至多赢。大家其实在项目中是无私奉献,如果项目和团队能让成员在付出的同时有所收获——比如技术能力、思维方式、认知见解、宝贵情谊——那么个人与团队都会受益无穷,并且形成良性互动。
(2)“因人成事”。关键还是有合适的人,保证人手的数量与质效。尤其是要多创造链接机会(线上线下活动、团队花名册、兴趣社群、生活关心交流等),形成温馨的团队氛围,让大家有更多情感共鸣与归属感。
(3)制度、流程与可持续。比如及时把相关的经验流程固化下来,形成SOP,制定激励机制等等,以制度、流程来确保工作质量下限,提高内容产出质效,形成可持续循环。
4. 公益宣言:
实事求是(切实满足受助者的实际需求,而非公益团队的自嗨与自我感动),合作多赢(在政、企、同业、志愿者、受助者等协同网络中实现多赢)。
4号李雨:
让我最有收获的是受益方的发言,他们以受益群体的角度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意见,比如在留守儿童问题上,应该考虑留守儿童是否愿意接受帮助,是否愿意他人知道自己被帮助,是否会因察觉到自己的弱小、需要被别人接济而感到没有尊严,接济的钱或其他物质是否会因为某些原因而落实不到孩子身上?如一些奶奶更愿意把好的东西留给弟弟而非姐姐等;比如在金匠成长基金会的问题上,让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学子也能找到工作,打破清北复交以下无金融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否也要考虑提供给学子资源的度和社会问题,是否会造成社会不公平等。
91号李佩京:
这次公益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用商业思维做公益不仅能放大社会价值,更能让爱心持续流动。每个团队的项目都充满巧思,这些创新模式让善意有了可持续的造血能力。最触动我的是,当公益不再仅是单向捐助,而是形成"受助者—参与者—社会"的价值闭环时,所有人的眼神都闪着光。原来做公益不仅是付出,更是在构建一个彼此滋养的能量场,这种正向循环会让每个参与者都变得更开阔、更柔软。我忽然明白:可持续的公益的本质,是用商业的效率守护人性的温度。
54号肖家豪:
这次活动非常特别,我经历甚至组织过不少公益相关的培训项目,这些项目往往只从公益创始人的角度去谈怎么做公益,像这次活动一样,能从创始人、捐赠人、监管方、志愿者、受益人这么多角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培训,还是第一次见。通过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在社会从事公益的复杂性,体验了让公益能够真正落地运转下去的一系列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实践的方向。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坚信公益从风雨中成长的花朵,其在立项阶段就需要经历自我批判,同行评判,捐赠人质疑的,只有经历不断的批评、调整,甚至推倒重来,才能形成扎实的价值观,可行的方法论,成熟的管理模式。
此外,过去我对金融公益带有一定的偏见,认为金融人做公益更像是一种破除大众精英主义偏见的洗白方式,但这次活动,让我坚定公益必须有一些金融力量参与,因为金融的财务核算,行业分析方法是直接面向落地,能够天然对接公益。而公益由于其价值观驱动的特质,会存在一些过于理想化,不重视时效以及收益的问题。金融对于收益和效率的方法论是成熟且直接的,能够对上述问题起到一个制衡作用,促进公益能够真正从一腔热血走向落地。
本次活动策划方
一场公益活动,是无数细节的精密咬合,是多方需求的平衡艺术,更是善意与智慧的璀璨碰撞。基金会创始组打破行业边界,将金融的专业与生态守护、人道关怀的温度交织,让我们看到金融青年心怀星辰大海的格局——他们不仅是数字的解读者,更是社会问题的探索家、公益理想的践行者。每一份策划背后,都是对
“如何让世界更好”
的深刻思考。前路漫漫,相信这群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金融青年,定能继续以创新为笔、以责任为墨,在公益画卷上书写更多动人篇章,让我们一同翘首以盼!
翻转课堂之公益初探:一家公益基金会的“诞生”
2025-07-08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