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组织有哪些,中国民间组织社会团体有哪些?中国民间组织的特征有哪些
2025-05-21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

  1. 我国民间组织有哪些?

  在中国,民间组织通常指由公民自愿成立、独立于政府体系的社会组织,官方统称为社会组织,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社会团体

  定义:由会员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组织。

  典型代表:

  行业性: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学术性:中国数学会、中华医学会。

  专业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翻译协会。

  联合性:全国工商联、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

  涉外性:部分国际NGO在华代表处(如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办事处)。

  (2)基金会

  定义:以公益财产为基础,通过资金募集和管理开展慈善活动的非营利法人。

  典型代表:

  公募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非公募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老牛基金会。

  (3)社会服务机构(原称民办非企业单位)

  定义:由社会力量举办,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的机构,不采取会员制。

  典型代表:

  教育类:北京汇佳学校、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部分业务)。

  医疗类:和睦家医疗、爱尔眼科医院集团。

  文化类:观复博物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社区服务类:鹤童老年福利协会、各地民办养老院。

  (4)备案制社区社会组织

  定义:在基层社区开展活动,规模较小未达到登记条件的组织,实行备案管理。

  典型代表:业主委员会、社区舞蹈队、志愿者服务队。

  2. 中国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的特征

  (1)非营利性

  核心特征: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盈余不得分配给成员或发起人。

  表现:收入主要用于章程规定的公益/互益事业(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90%以上支出用于公益项目)。

  (2)民间性(自治性)

  独立运作:不隶属于政府或政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章程并自我管理。

  案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由企业家自发成立,独立决策环保项目。

  (3)志愿性

  成员参与:会员或工作人员基于自愿原则参与(如志愿者无偿服务)。

  数据:中国志愿者协会注册志愿者超2.3亿人,占总人口16.4%。

  (4)公益性/互益性

  公益性: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如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教育扶贫)。

  互益性:服务于成员共同利益(如行业协会维护行业权益)。

  (5)法律规范性

  登记管理:需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备案制社区组织除外)。

  监管框架:受《慈善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规约束。

  (6)多样性

  领域覆盖:教育、医疗、环保、文化、科技等18个主要领域。

  规模差异:从全国性大型组织(如中国慈善联合会)到社区草根组织(如乡村图书馆)。

  3. 中国民间组织的独特性

  (1)党建引领

  要求:社会组织需建立党组织,确保政治方向正确。

  数据:全国性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超90%。

  (2)双重管理

  体制:全国性社会团体需同时接受民政部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单位(如行业协会主管单位为行业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

  (3)政府购买服务

  合作模式:民间组织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如社工机构承接社区养老服务)。

  规模:2022年全国政府购买服务支出超1000亿元,其中约30%流向社会组织。

  (4)互联网+公益

  创新: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募捐和项目执行(如腾讯公益“99公益日”年筹款超50亿元)。

  总结

  中国民间组织以社会团体为核心,涵盖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多类形态,具有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等特征。它们在法治轨道上发展,既保持民间独立性,又通过党建引领和政府合作融入国家治理体系,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