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对贫困生的资助政策明确且力度较大,同时有一套完善的贫困生认定标准细则。以下是江西省贫困生资助政策、贫困生认定标准细则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的详细解答:
一、江西省贫困生资助政策
江西省构建了“普惠+特惠”的资助体系,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全学段,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核心政策包括:
普惠性资助项目
国家助学金:覆盖所有学段,本专科生最高4400元/年,高中生平均2000元/年。
生源地助学贷款:本专科生最高16000元/年,研究生最高20000元/年(在校期间利息全免)。
勤工俭学:时薪不低于12元/月,月收入约480元(岗位优先向贫困生开放)。
特殊群体专项资助
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享受“零负担”入学政策(免学费、住宿费,最高档助学金)。
低保家庭学生:叠加享受民政部门生活补贴(需主动申请)。
残疾学生:额外获得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补助(本科2000元/年,高职1500元/年)。
动态管理机制
年度复核:已认定贫困生需每年重新提交材料,家庭经济状况好转者取消资助资格。
突发情况申请:家庭突发变故可随时提交补充材料申请临时补助(最高5000元/次)。
二、江西省贫困生认定标准细则
江西省贫困生认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综合考虑家庭经济因素、特殊群体因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以下是具体的认定标准细则:
认定依据
家庭经济因素:包括家庭收入、财产、债务等情况。
特殊群体因素: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主要指校园地、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学校收费标准等情况。
突发状况因素:主要指遭受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意外事件等情况。
学生消费因素:指学生消费的金额、结构等是否合理。
其它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因素:主要包括家庭负担、劳动力及职业状况等。
认定等级
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困难程度,设置特别困难、困难和一般困难三个等级。
特别困难:指学生及其家庭完全不能提供基本上学费用。主要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
困难:指学生及其家庭仅能提供小部分基本上学费用。
一般困难:指学生及其家庭尚不能完全提供全部基本上学费用。
认定程序
提前告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前向学生或监护人告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事项,并做好资助政策宣传工作。
个人申请:学生本人或监护人自愿提出申请,如实填报综合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认定申请表。
学校认定:学校根据学生或监护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综合考虑学生日常消费情况以及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因素开展认定工作。学校可采取信息比对、家访、个别访谈、大数据分析、信函索证、量化评估、民主评议等方式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精准度。
结果公示:学校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名单及档次,在适当范围内、以适当方式公示。公示时,严禁涉及学生个人敏感信息及隐私。
建档备案:经公示无异议后,学校汇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连同学生的申请材料统一建档,并按要求录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
三、江西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
江西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与贫困生认定标准细则相似,但更侧重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具体标准。一般来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能力难以满足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基本支出的学生。具体标准可能包括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家庭成员就业情况等具体指标,这些指标会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学生资助政策等进行动态调整。
通过以上政策,江西省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享受全程资助保障。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叠加申请多项资助,实现“应助尽助”。
江西贫困生资助政策有哪些?江西省贫困生认定标准细则,江西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
2025-05-14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