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现行政策,困难户、贫困户及家庭困难程度的分类主要依据收入水平、财产状况、致贫原因等因素综合判定,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一、困难户分类(通常指低保边缘家庭或支出型贫困家庭)
低保边缘家庭
定义: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保线),但低于低保标准的1.5倍(部分地区为2倍),且财产状况符合规定。
特点:未纳入低保,但医疗、教育等刚性支出较大,实际生活水平接近低保家庭。
支出型贫困家庭
定义: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因医疗、教育、残疾康复等刚性支出导致实际生活困难。
条件:通常需满足“家庭收入-刚性支出”后低于低保标准,且财产符合规定。
临时救助家庭
定义:因突发事件(如火灾、重大疾病)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
特点:救助为一次性或短期,需提供突发情况证明。
二、贫困户分类(精准扶贫体系下的分类)
扶贫开发户(一般贫困户)
标准: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如2020年为4000元/年),且有劳动能力,可通过产业、就业帮扶脱贫。
扶贫低保户
标准:同时符合低保条件和扶贫标准,需通过低保兜底+产业帮扶实现脱贫。
五保户(特困供养人员)
标准: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的老年人、残疾人。
待遇:由国家全额供养,包括基本生活、医疗、丧葬等费用。
低保贫困户
标准:已纳入低保范围,但家庭人均纯收入仍低于扶贫标准,需通过低保兜底脱贫。
三、家庭困难程度分级(以高校资助体系为例)
特别困难
条件:
孤儿、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
父母重残、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
家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如火灾、疫情)导致严重损失。
比较困难
条件:
单亲家庭且经济困难;
父母一方失业,另一方收入低;
家庭成员中有多个在读学生。
一般困难
条件:
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但存在医疗、教育等刚性支出压力;
农村多子女家庭或城市低收入家庭。
四、关键区别
五、申请与识别流程
申请:向户籍地乡镇政府/街道办提交《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申请表》及相关证明(如收入证明、医疗单据)。
审核:通过信息比对、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等环节综合评估。
公示:认定结果公示无异议后纳入相应帮扶体系。
注:具体分类标准因地区政策差异可能略有不同,建议咨询当地民政部门或乡村振兴局获取最新细则。
困难户分哪三类?贫困户分哪些类型,家庭困难程度分几类
2025-04-25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