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贫困标准,国际贫困标准法,世界银行贫困线标准都是什么?
2025-01-23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

  世界贫困标准、国际贫困标准法以及世界银行贫困线标准是评估全球贫困状况的重要参考。以下是对这三个概念的详细解释:

  一、世界贫困标准

  贫困标准(也称贫困线或最低生活保障线)是测量贫困的工具,通常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这一标准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上升。

  二、国际贫困标准法

  国际贫困标准法实际上是一种收入比例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76年提出,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也即最低生活保障线。这一方法简单明了、容易操作,且可以用作国际间的比较。

  具体来说,国际贫困标准法的特点包括:

  简单明了: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调查,只要知道社会平均收入或社会中位收入,乘以50%,即可求得贫困线。

  易于比较:通过国际贫困标准,可以纵向和横向地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社会救助标准方面的差距。

  分享发展成果:国际贫困标准可以使受助者得到的救助金额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收入同步增长,从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三、世界银行贫困线标准

  世界银行贫困线标准是根据每天支出水平划分的,主要包括以下三条贫困线:

  极端贫困线(赤贫线):每天收入低于1.9国际元的人群被视为极端贫困。这类人群缺乏基本的收入来源和保障,生活状况非常恶劣。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标准在过去有所调整。例如,2015年世界银行将国际贫困线标准从每人每天生活支出1.25美元上调至1.9美元。而到了2022年5月,全球贫困线再由1.90美元上调至2.15美元(但此信息可能与最新数据有所出入,因为世界银行会定期根据全球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整)。

  低收入线:每天收入在1.9国际元至3.2国际元之间的人群被视为低收入群体。虽然他们的收入水平较低,但相对而言生活条件要好于极端贫困人群。

  中低收入线:每天收入在3.2国际元至5.5国际元之间的人群被视为中低收入群体。他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但仍处于贫困状态,需要改善生活条件以及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

  综上所述,世界贫困标准、国际贫困标准法以及世界银行贫困线标准共同构成了评估全球贫困状况的重要框架。这些标准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了制定扶贫政策和监测贫困状况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