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的12大类(或称国家12类贫困、十二类贫困类型)通常指的是在扶贫工作中,根据家庭或个人的贫困成因、经济状况和生活环境等因素所划分的12个主要类别。这些类别有助于更精确地识别贫困群体,以便为他们提供更为精准的帮扶措施。以下是贫困的12大类:
因病致贫:家庭成员因患重大疾病或长期慢性病,导致医疗费用高昂,家庭经济负担沉重,从而陷入贫困。
因残致贫: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需要长期治疗和照顾,或者因残疾而丧失劳动能力,导致家庭经济收入减少,生活陷入贫困。
因学致贫:家庭成员中有学生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学费、生活费等开支较大,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导致生活贫困。
因灾致贫:因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干旱等)导致家庭财产损失严重,或者因灾害影响导致家庭经济收入减少,从而陷入贫困。
因住房致贫:家庭成员居住在危房或破旧房屋中,需要修缮或重建房屋,但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无法承担相关费用,导致生活贫困。
缺土地致贫:家庭缺乏足够的土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或者土地贫瘠、产量低,导致家庭经济收入微薄,生活陷入贫困。
缺水致贫:家庭所在地区水资源匮乏,或者水质不达标,需要购买饮用水或进行水处理,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导致生活贫困。
缺劳力致贫:家庭成员因年老、疾病、残疾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家庭成员数量少且劳动力不足,导致家庭经济收入减少,生活陷入贫困。
缺资金致贫:家庭缺乏启动资金或发展资金,无法开展有效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创业项目,导致家庭经济收入有限,生活贫困。
缺技术致贫:家庭成员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或生产技能,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或提高生产效率,导致家庭经济收入微薄,生活贫困。
交通条件落后致贫:家庭所在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家庭经济收入减少,生活陷入贫困。
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家庭成员缺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发展动力,缺乏自我脱贫的意识和能力,导致家庭经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生活贫困。
这12类贫困类型涵盖了贫困家庭或个人可能面临的各种困境和挑战,为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针对不同类别的贫困群体,国家和地方政府会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和措施,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贫困12大类是什么?国家12类贫困有哪些?十二类贫困类型包括哪些
2024-11-19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