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特困供养,特困供养是啥意思?如何确定学生是特困供养
2024-11-14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

  农村特困供养,或称特困供养,其全称是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它源于农村“五保”制度和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对特困供养及其学生认定标准的详细解释:

  一、特困供养的定义

  特困供养是指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国家给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这是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养尽养”的重要举措。

  二、学生特困供养的确定标准

  对于如何确定学生是特困供养对象,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户籍与家庭经济状况:

  对于农村户口的学生,如果其家庭被认定为“建档立卡户”,则可能符合特困供养条件。

  对于城市户口的学生,如果其家庭被认定为“城市低保户”,则可能符合特困供养条件。

  行政区域与贫困程度:

  在某些特定的行政区域,如某些集中连片贫困困难县(区),只要学生的户口在这些行政区域内,就可能被认定为特困生。

  家庭特殊情况:

  对于部分单亲家庭、残疾家庭,如果经街道办或村委会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确实困难,也可按特困生对待。

  法定条件:

  根据《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等规定,特困供养对象应同时具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条件。对于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而言,只要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就可能被认定为特困供养对象。

  三、特困供养的内容与标准

  特困供养的内容通常包括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提供疾病治疗以及办理丧葬事宜等。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

  四、申请与审批流程

  申请特困供养应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他人代为提出申请。申请材料主要包括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劳动能力、生活来源、财产状况以及赡养、抚养、扶养情况的书面声明等。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受理申请后,会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审核意见。县区民政部门会全面审查申请材料、调查材料和审核意见,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审批决定。

  综上所述,农村特困供养是对我国最困难、最脆弱的人群的一种救助供养制度。在确定学生是否为特困供养对象时,需要综合考虑其户籍、家庭经济状况、行政区域以及家庭特殊情况等因素。同时,特困供养的内容与标准以及申请与审批流程也都有明确的规定。